李鐵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書畫名家
初科汝
著名書法家李鐵梁。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對于當代書畫名家李鐵梁其人、其事、其書、其畫,用《論語·述而》中孔子的名言來表達,可謂量體裁衣,恰如其分。
據中國眾多權威媒體報道,李鐵梁多次與我國一代風云人物華國鋒交流書道心得,切磋書法技藝,并逐漸成為摯友。華老的家中很多老照片曾記憶下華國鋒與李鐵梁等書畫名家切磋技藝的歷史畫面。
曾幾何時,在華國鋒家中客廳的正中多年都懸掛著李鐵梁贈送的 “善為壽相,德是福根” 的中堂,讀懂李鐵梁秉性人生的華老隨提筆書寫“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八個大字回贈以表敬意,表達了華老對李鐵梁的最高評定。
近日,記者拜讀了李鐵梁老先生的書畫作品,思慮再三還是用華老贈其的名言,作為本次文稿的標題吧······
李鐵梁,字宇棟,1943年生于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和篆書鼻祖、秦朝丞相李斯的故里——河南省上蔡縣。
上蔡,春秋時為古蔡國,史有“習篆之人半蔡國,授書之師遍天下”的記載。受祖先傳承之風及世代書家的熏陶,李鐵梁自幼就喜愛筆墨涂鴉,繪畫書寫。
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李鐵梁,1990年任河南省上蔡縣文聯主席,1998年調任河南省上蔡縣政協副主席之職。步入仕途的李鐵梁不忘自己的追求,工作之余、閑暇之日,夜半而息,孜孜以求,對自己的書畫創作從沒得以間斷,其間,掌管李斯書畫院多年,課徒傳道,授業解惑,可謂桃李滿天。如今,年近古稀的李鐵梁性格沉穩,不思張揚,京城隱居。但其老有所樂,依然心思文化,筆耕不輟,杰作不斷。其行為兼得,德藝雙馨,則早已聲名鵲起,譽遍京華。
李鐵梁學書由篆始,初學顏魯公,繼學鐘太傅,更學李上蔡。其師從國畫大師張世簡先生,并先后問道于啟功、林鍇、沙孟海等業界大師。對當代名家巨擘,登門求學之切,更甚于程門立雪,張良取履。其曾赴杭拜學,臨摹苦研,仿形追神,經過多年的臨摹苦研,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書畫藝術風格,繼而,為人們喜歡和推崇。
觀李鐵梁作品,其畫卷形象,風格沉穩、純樸、雋永傳神、富有生氣。論其工筆,畫而細膩;論其水墨,層次分明,畫韻豐富。
借用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國畫大師張世簡先生的話稱:其受傳承之因,熏陶之風,世代相襲,蔚為大觀。于書之道,幼承家訓,長而彌篤。窮困難墜苦學之志;為官不忘書畫根本。心無旁騖,孜孜以求,根基堅實,領悟聰穎。曾遍訪書畫名家,登門學藝;收藏古今墨寶,手摹心追。尤忘情山水,師法自然,以書法入畫法,悟筆悟墨,明性明理,于花鳥山水技藝,大有精進。于詩書畫印、摹今追古,卓為大家也。于是題詩云:“醉心翰墨五十春,漢魏晉唐觀風云,八秩老翁抬望眼,鐵梁已入大匠門。”宗法漢魏,直追晉唐,立雪于沙翁、啟老,就教于林楷、雜柔百家,自成一體,吾謂之“大匠”,當非諛詞。
中國當代書壇巨擘,已故西泠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沙孟海觀賞李鐵梁書法時,欣然賦詩贊之:“黃河濤浪奔眼底,嵩岳崔巍呈雄奇,直覺柔翰勝金戈,橫掃千軍如卷席。”
李鐵梁,就是如此。其亦書亦文亦詩亦畫,可謂全才也。在其創作的大部分作品中,大都因時、因人、因地而作、而書、而寫、而畫,一幅幅膾炙人口的精美杰作就此問世而誕生。
2005年10月,其作品《不到長城非好漢》以3.6萬元拍出;2007年4月其書寫的《雄風》二字以1.8萬元拍出;2007年7月,其作品《沁園春·雪》在榮寶齋拍賣公司以7.15萬元的高價成交······
俗話說:畫如其人,書如其人。得益后的李鐵梁沒有忘記自己的黨性原則,沒有忘記自己的國家和多難的民族。
李鐵梁曾手書“謙和誠樸”送總理,表達了書家對總理的愛戴及一片深情;
繼而,一幅寓意深刻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亦得到中央領導的贊賞。
近年來,李鐵梁多次為中華慈善總會、北京見義勇為基金會、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四川地震災區、玉樹地震災區及奧運會捐贈書畫,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嘉獎。
目前,李鐵梁的多副書畫作品先后被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中央黨校、釣魚臺國賓館及國家其他機關、國家領導人、西藏大昭寺大活佛、著名藝術家、收藏家等收藏。
被國際友好聯邦及友人收藏的有: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泰國國家博物館、莫斯科國家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希臘博物館、中國駐新加坡使館、新加坡華人商會、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日本國大德池口惠觀長老等16個國家著名博物館、美術館。
李鐵梁先生一生為人正直、厚道,性格豪爽穩重,心胸豁達,心底慈善,交際廣闊。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在各類人群中都有其談得來的故交和摯友。這就是我認識的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李鐵梁其人······
李鐵梁書法作品欣賞:
(編輯 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