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作2022新年獻詞
楊青云
不知不覺,《范曾研究》12歲了。
12個春秋,關于范曾研究的專著或各種論文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幾乎可以說,在范曾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的行業中擁有大量的碩士、博士,以及本科生的學術論文。在進入新的一年,《范曾研究》還是否有新的增長點?我們又如何開拓范曾研究新的學術空間?
近日,美國《新文學》雜志刊發了知名評論家馬忠對《范曾新傳》的評論文章——《從書畫神壇到煙火人間》,詳細介紹了《范曾新傳》的緣起現狀和創新之處。文章認為,作者把研究范曾的思路、方法和相關概念等結合于《范曾新傳》的文化視角,系統梳理了范曾書畫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理論前提和發展軌跡。運用的文獻資料相當豐富,折射出“范曾心靈的真相,重現了范曾人生際遇中的灰暗東西,用他的書畫成就闡釋范曾作品中的意義,這是作家寫作的初衷。已經讓讀者能夠理解范曾心靈成長的某些瞬間,總會羨慕他繪畫的邊界有多大,范曾的世界就有多大。”
當代著名畫家 范曾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的不斷發展,文化自信需要進一步彰顯。從新的歷史時期來看,特別從歷史與現實、學術研究與現實實踐的交匯視點看,深化范曾研究意義深遠,推進《范學有道》的時代化、大眾化任重道遠。范曾先生倡導的“以詩為魂,以書為骨”,以及參悟老莊之道,他的宇宙哲學觀,自然社會觀,藝術美學觀等深受老莊二位先哲的影響。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莊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觀念,讓范曾深為折服。他被宇宙的宏闊博大,自然的捕捉典雅,天然造化的和諧沖融,先賢圣哲的淡泊質樸所侵染。以此延伸的《范學有道》研究引起越來越多的媒體關注,也越發顯示出范曾研究的價值。
何處是生門,何方有出路?誰能爭得先機,誰能笑到最后?唯主動破局,果斷開局抉方向,擇先機,方能萃取綿綿不斷的力量,進一步深入研究和闡釋范曾藝術精神世界的多方面內容,從中吸取思想營養,為構建21世紀《范學有道》提供智力支撐。
從一個變局闖入另一個格局,從12年前的時空到今天《范曾研究》的《范學有道》,以及《范學有道別解》和《范學有道新解》,抉擇難分福禍,但求無愧天地;抉擇無論成敗,背影總帶光芒。時光釀成甘酒,屬于每一個正在奮斗拼搏的你。
愿《范曾研究》在2022更上層樓。
(編輯 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