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王瑀譞套上包書紙,撫平頁角,我翻開語文書湊到鼻子前面——是油墨好聞的香味呀,好熟悉,好親切!那是一個尋常的夜晚,燈下卻開了嶄新的一朵欣喜的花。和它的緣分從丙申年秋天開始。“鷹擊長空...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王瑀譞
套上包書紙,撫平頁角,我翻開語文書湊到鼻子前面——是油墨好聞的香味呀,好熟悉,好親切!那是一個尋常的夜晚,燈下卻開了嶄新的一朵欣喜的花。
和它的緣分從丙申年秋天開始。“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踏入高中校園時,我也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愛看“層林盡染”;接著語文書帶我領略人情人性美了,翠翠與祖父在茶峒的憂愁,史鐵生母親所種的合歡樹,流露出至真的愛。書中人物與我的同學一樣,都是多彩鮮活的生命,使我為其各異的性情深深感動且激蕩。一篇一篇文字觸擊心靈,使我的生命體驗延宕縱深,生活不再是平面,而在前人與當下的碰撞中接通,在不經意的瞬間閃爍著真意。
不止是我。還有我腳下的土地,遠方的人,脈搏共同跳動。我既愛善與美,要用同理心體察他人的艱苦,語文書就用如同尚在眼前的前輩人之思想明晰我的理想,樹立起基于柔軟的心的堅毅姿態。《藥》中要掀翻鐵皮屋頂的勇士,同白莽、柔石這些青年一樣,和魯迅一樣,承當責任與使命,獻身以改造既貧又困的中國;辛棄疾一生背負家國天下,把欄桿拍遍,文天祥勇殉“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成就偉大的儒者心懷。震聾發聵的聲音激蕩我養成關心時事的習慣,反思校園里的現象,理性而冷靜地思考書寫,追問公平、公正,用更廣闊的視角觀察。
而當我陷入困境,語文書也陪伴著我。深秋踱步于樹下背誦《赤壁賦》《黃州快哉亭記》,使我沉淀下來而明白了超脫于無常無理之痛苦的可能。我也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抄寫下來貼在書桌前,勉勵自己用智慧與平和與世界相處,我也在繞著操場走路大聲吟嘯“我欲——因之——夢吳越”時感到暢然自適,躺在草坪上倒著看夕陽燒紅云霞年念出“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欣慰于自然顛撲不滅的氣象,也在清晨對著太陽心想“日月有明,容光必照”。這些明快的堅定的信念與哲理,娓娓道來永恒的關切,撫慰我、安定我、啟迪我當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秋天又來了,我把語文書帶在床頭,帶在書案,帶著它穿梭行走,讓它的溫暖和智慧扶持我生長。“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我獲得了“念誰為之戕賊”的答案;和每日所見一枝一葉相對話,發現自然榮枯的變化和紋理,我愿變得“生意活潑,了無滯礙”,而語文書從課堂到課下,總是見證我前行的朋友。
(編輯 初凌宇)